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马虎呢?
主要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是基于“自己会犯错误”这个前提的,而不是“自己有可能做得尽善尽美”
- 第一个原因是技不如人:
杜绝马虎的第一个要点就是练好基本功,把基本的概念、技能、规范理解透。
- 业余选手打球,经常有莫名其妙的失误,这也不是不小心,而是技不如人。
- 做数学题:看错了题,其实是没有看懂题,语文太差或者数学的基本概念不牢
- 问他什么数字自己相乘等于4,他告诉你是2,老师会扣他一半的分数
- 因为忘记了-2乘以自己也是4
- 看似只是马虎,其实反映出背后对数学的理解还停留在小学水平,以及靠直接经验体会的水平,毕竟-2在生活中不多。但是,一个学生一旦进入到中学,他的脑子里就要有负数的概念,而且不能因为喜欢正的东西,就歧视负的东西。
- 思维方式转不过来,就是数学没学好,而不是什么“没有想到”
- 第二个原因是不守规矩,
由于人必定有一定的犯错误的概率,因此才制定出各种规范,要求大家遵守
- 实验室的规矩: 出门前都要念叨一遍“门、窗、水、电、气”,按照这个次序检查一遍,才能离开;
- 很多人以快速迭代、以及所谓的弯道超车为借口,做事马虎,只图快,不遵守规矩,都会留下安全隐患。关键是,这个习惯一旦养成,就难以修改了。
- 第三个原因是不懂得交叉验证
- 按照固定的方式想问题,100遍也想不出来,不如换一种方式。同样,按照固定的思维检查漏洞,总是检查不出来
- 中学生解代数题,如果答案做错了,按照原先的方式去检查,怎么都发现不了错误,其实只要把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试一试,看看两边是否平衡就可以了。这种方法,就是交叉验证,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,才能看到全貌。
- 李开复老师刚发明出世界上最早的连续语音听写机(语音识别系统),美国著名的CBS电视台就请他到电视上给全美国人演示。当时他的系统并不可靠,有10%的可能性要宕机,如果当着电视观众的面宕机了,就出丑了。而将可靠性提高,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做到的事情,事实上卡耐基-梅隆大学的那个系统直到两年后才稳定下来。
- 他带去两台独立的系统,每一台出错的概率为10%,两台独立的系统同时出错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到1%。
小结
练好技能、守规矩和交叉验证这三个方向出发,改掉马虎的习惯
II、如何避免工作中有人经常过来占便宜?
- 首先;人怕别人看不起,于是想通过帮别人做事赢得别人的好感,这样一来就容易被某些人利用。
- 你经常看到一些所谓的“渣男”或者“心机女”,他们利用对方某种不自信、自卑、怕失去自己的弱点,拼命占取对方的便宜。
- 其次;上述这种人常常缺乏责任感,当然他们给自己的评价是分不清大小、对错。
- 比如在单位里,自己的工作没做好,朋友从外地来了希望接站,就请假去火车站了,回来被领导狠批一顿。自己第二天要上班,女朋友拉着去夜店玩到凌晨两三点,自己不好意思离开,第二天上班迟到被扣了奖金。
- 为什么说是缺乏责任感呢?
- 因为工作这种事情,是自己和单位之间的一个契约合同,接受了工作,接受了任务,就要在上班时间把自己在契约上答应的事情做好,天王老子来了都不要管,除非发生老婆生孩子或者亲人病故的事情
方案
- 拒绝不拒绝那些人,是你一句话的事情,不需要人指点。
- 自卑的人不论如何讨好对方都无法赢得对方尊重,一个人和单位有了契约协定就要把事情做好,如果懂得这两件事情,就会鼓足勇气告诉对方不要来占你的便宜。
III、生活在大趋势
互联网从1969年出现已经快半个世纪了。在中国也出现了20多年了,它已经是一个大趋势了
-
在互联网时代,大部分人都应该成为一流的利用互联网的人,而不是成为其中的四流、五流的从业者
-
-
大数据解决了不确定性的问题:
想要消除不确定性,最好的办法就是引入信息
-
大数据思维:
在无法确定因果关系时,数据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新方法,数据中所包含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消除不确定性,而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取代原来的因果关系,帮助我们得到想要知道的答案,这便是大数据思维的核心.
-
大数据的三个特点: 体量大,多维度和完备性,这三个特点让人工智能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,人工智能实际上就是如何处理数据的问题,他带来的智能革命要求我们从机械思维切换到大数据思维,用不确定性的眼光看世界,再用大数据的强相关性替代因果关系,掌握这些我们就能以正确的姿势迎接这次智能革命了。
-
我们的工作被人工智能绞杀之后,那我们要怎么办呢?
- 唯一能做的是争当百分之2的人,不要去做那百分之98的人。拥抱智能时代的任何新技术新工具,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,才能成为受益的少数者。
-
IV 用怎样的方式邀请合作者比较有效?
很多时候,等你需要合作时,才去寻找好的合作者,就已经晚了。
- 在一个单位里,要细心关注周围的人,逐渐和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建立友谊。
- 《态度》一书中讲了吴军的导师库旦普教授在我到Google前给他的建议:
——在接下来的一年里,要和每一个同事至少吃一次午饭
。 - 在《态度》一书中还讲到了做事情的主动性,这种主动性是全方位的,要从进入到新单位的第一天开始。
- 《态度》一书中讲了吴军的导师库旦普教授在我到Google前给他的建议:
See Also
- newpost
/Users/devzkn/bin//newpost What's_going_on_with_sloppy_work 做事马虎是怎么回事?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是基于“自己会犯错误”这个前提的,而不是“自己有可能 做得尽善尽美“ -t GoogleMethodology #原来""的参数,需要自己加上""